学生教育管理

学生教育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教育管理 -> 正文

做中国人,过中国节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8-11-01

做中国人,过中国节 


 

 

老师们,同学们: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流传至今。文明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在我们众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中尽情显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无不展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拥有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而喝彩,为我们的中华文明而自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过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义务所在。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传播融合,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悄无声息的走进我们的生活。西方节日来临前,商家的造势炒作,大众的盲目跟风效仿,冲淡了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

因此,为了更好的过好传统节日,彻底告别喧闹的西方节日,我们倡议:

一、坚持文化自信,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希望所在。我们要了解、参与、热爱中华传统节日,进而促进其自觉探究节日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践行的热情。牢固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坚定民族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

二、尊重传统节日,守护民族传统。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具有广泛的价值认同,是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决不能忽视对传统节日的坚守。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三、自觉抵制“洋节”,警惕文化渗透。

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洋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沐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春风,吸收外来健康有益的文化给养,繁荣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势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老师们,同学们,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传统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侵袭,要时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做中国人,过中国节!

 

  学生工作部

 2018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