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0-05-31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辛积山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尽快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从总体上形成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优秀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优势,努力培养一代合格的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他强调指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认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理论阵地,指导新的实践。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明确规定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遵循现代国民教育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现代国民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体现了现代社会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特点,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自觉地把实践经验积累升华为理论,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创新,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力和活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要善于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创新,还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则能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统一于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人格魅力,着眼于解决和回答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共同的理想基础、精神支柱和道德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这里所说的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广泛认同的共同理想基础、共同精神支柱和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因为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理想基础,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和工作方法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精神支柱和共同道德价值标准,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指导思想,因为这是国家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等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表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应突出中国文化丰富、多样、博大、包容等特点,从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把理想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人们形成了对理想的科学把握和自觉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把理想与现实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党和民族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后来,江泽民同志又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中国共产党对共同理想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集中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共同理想教育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党的奋斗目标、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培植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培植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培植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使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地熔铸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大学生中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和认同,从而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推荐人:王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