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医学院党委书记 李华荣
(2016年9月)
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今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这是全党全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开启了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新篇章。
健康城市: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打造健康中国,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与此同时,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也使得影响群众健康的因素日益复杂,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节奏加快、公共服务不足、饮水和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慢性病、职业病高发,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结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
“健康城市”的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提出之后,内涵不断拓展,如今已成为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的世界性发展理念。健康城市重新界定了城市的本质。健康城市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人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有机统一的现代健康理念,还以全新的角度对城市进行了重新解读,即城市不仅仅作为一个人类聚集地和一个经济实体而存在,更应该是一个让人们幸福生活、健康成长、让生命感到愉悦的现实空间。根据这一理念,健康城市应该由健康的人、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关系三大要素构成的。一个健康的城市,应该是一个空气清新、山川秀美、街道整洁、绿地和公共空间充足、适宜人们居住生活、休闲游览的城市;一个健康的城市,应该是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和谐安全、开放共享,有利于居民创新创业、成长发展的城市;一个健康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将人的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用健康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健康保障机制十分健全,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的城市;一个健康的城市,应该是一个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城市。从行动层面看,健康城市有一系列权威、全面、具体的观察和测量指标,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生动实践,是全球范围内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形态。从成果来看,凡是被广泛认可的健康城市(比如苏州、扬州),总是能进一步吸引新的居民、新的商业和高质量的投资,集聚城市发展新动能。总而言之,健康城市的立足点是从人的健康角度出发的,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它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健康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最合乎民意的一种战略选择。
健康城市:面向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建的基本前提是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大教育、大数据的新理念。创建的有效途径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对健康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多部门协作配合的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组织和支持社区、单位、家庭及个人参与健康城市的建设活动,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的重视和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在这些众多的参与者中,地方高校由于其与所在城市特殊的“共生”关系和与生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职能,决定了其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和拉动地方消费、涵养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味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由于受本位主义和传统办学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高校与地方若即若离、自我隔绝,成了“高冷”的代名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沟通不足、联系不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度不高。地方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如何担当历史使命,在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需要高校管理者认真思考并慎重回答的一个命题。
长治医学院及其附属的和平、和济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是党和政府给老区人民的无私馈赠,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布局,是全省乃至全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作为晋东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本科院校,七十年来,长治医学院根植于上党古城这片精神与文化的沃土,与长治这座英雄之城、魅力之城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我们所取得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成绩都与长治人民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长治医学院是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理应是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前乃至“十三五”时期,是长治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一个指引、两手硬”“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治晋理政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整体发展战略调整、调适的“窗口”时期,也是以健康长治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宜商、宜业、宜游、宜学、宜居长治,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这为长治医学院更好的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长治,长治医学院能做什么?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其次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长医人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全面融入区域社会,主动对接和服务行业产业,凭借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人才智力资源,在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传播健康文化、设计健康政策、构建健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好健康长治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智力库。
健康长治:我们全新的用武之地
一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健康长治提供人才支撑。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建设健康城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十三五”期间,长医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调整了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教学应用型医学院校”的发展目标和“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定位。同时,长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施应用型专业建设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创业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衔接不紧密,响应度、支撑度低等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建设和改革工程的实施,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校院、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得到健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趋于成熟,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将会得到明显增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将得到有力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校将每年为区域社会培养输送本科毕业生2500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00人,这些高素质医学人才必将成为健康长治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二是主动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健康长治提供政策智囊。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情、惠及全市人民的医药卫生体制,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关键所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作为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特别是高级医学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长治医学院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服务医改实施。调整组织机构,成立医院管理处,统筹协调两所附属医院与行业管理部门和其他临床机构的关系,对于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领题调研、立项研究;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打造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建立云医院、智慧医院等方面先试先行、积累经验;对医改工作推进及医改效果进行督导和评估;对医改工作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咨询和建议;对健康城市项目申报、项目推进、示范建设、志愿服务、第三方评估等提供决策参考和专业指导,努力成为服务健康城市建设的智囊库。
三是发挥附属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长治医学院将依托和平医院、和济医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规范诊疗,努力建设成为本地区疑难病会诊、危急重症救治、医卫人员培训、医学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应用技术研发的区域医学与医疗中心。以中心辐射全区域,形成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组成单位的医疗服务联合体,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服务全民健康工作,引导医务人员到院外、到基层、到社区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以临床路径和临床循证指南为参照,积极参与地方医保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群众提供科学、标准、规范、价廉和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产品;发挥公立三甲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基层医院密切合作,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对口帮扶,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
四是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健康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追求,健康还是宝贵的资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产业已成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由于环保低耗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健康产业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首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期间长治医学院将全面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校企、校地、校所协同育人模式,为我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储备技术。我校药学系与振东制药、山西邦仕得药业等医药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药物、试剂、医疗器材的研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康复器械的研发。精神卫生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与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与老年病医院,传播学(健康传播方向)与长治市电视台都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和协同育人机制。“十三五”期间,可以依托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口腔医学、应用心理学、音乐治疗等专业,充分利用长治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红色文化等各类资源,顺应太焦高铁带来的人口流动红利,探索“医疗+”“旅游+”的新业态,做好旅游与医疗结合、养老与医护结合、运动与康复结合、养生美容与医学结合的文章,助力打造康复旅游、休闲疗养、医疗养老、运动健身、医学养生、医学美容等地域品牌,加快形成“医、药、养、健、管”大健康产业链,助推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未来五年,我校将依托自身的学科及医疗资源优势,本着“合作共赢、机制创新、实效为先、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社会资本联合办院,建设一所集康复、养老、医疗为一体的医养结合附属医院,以满足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的主体需求。
五是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使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让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有效途径。与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精准医学研究,建设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发挥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推动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健康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治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首先,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应用实现与患者的时时互动,把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满意度评价等传统服务全部在移动互联网实现,完善医疗服务环节,提升患者满意度。其次,通过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生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实现在线就医、远程会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再次,以大数据支撑群体疾病的监测预警,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对传染病、寄生虫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提高我市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最后,通过建立完整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和开展移动应用,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为群众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促进人们的健康需求由传统、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
六是普及卫生知识,培育健康人群。健康人群是健康城市的有机构成,也是检验健康城市建设成效的依据和标准。医学生是最成熟的健康人群。为培养符合时代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我校按照大医学、大健康、大教育、大卫生的理念,为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增强学生预防保健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健康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为全面融入区域社会,我校积极推进医学教育进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培养基地,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放在社区培养;将临床医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口腔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学生放在社区进行实习见习,让学生熟悉和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强化学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和意识。学生们在社区走家串户开展脑卒中筛查、健康知识宣传,为居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跟踪调查,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提高居民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控、妇幼保健、牙齿保护、急救与安全、职业健康的知识技能,引导居民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低盐低糖、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社区对独居老人、网络成瘾青少年、问题家庭等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居民科学合理健身,有效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培塑科学健身习惯,增强居民体质。
七是传播红色文化,构建健康社会。积极的文化引领,融洽的社区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长治医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利用假期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进社区活动,他们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乡村和居民社区开展卫生知识普及、健康调查、巡回义诊、环境保护、法制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节目宣传艾滋病防治、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连续多年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多个部门的联合表彰。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音乐学专业和大学生舞蹈团、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联合排练红色经典、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和多场音乐会、歌舞晚会,送高雅艺术下基层,深入三元煤业、潞安矿务局等厂矿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五年,长治医学院将更好的发挥高校的文化引领功能,充分发挥音乐治疗和传播学专业的作用,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各种载体和传播媒介,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倡导文明新风,让健康文明和谐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长治医学院与长治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服务区域社会是我们本质的职能,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与生的责任和目标。加快推进健康长治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在构建健康长治的系统工程中,长治医学院15,000名师生将通过全面融入区域社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业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为健康长治建设作出不懈的努力、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