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副书记、校长郑建中在“双代会”上的讲话
在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三届工代会
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校长 郑建中
(2020年5月1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去年主要工作。第二部分,检视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部分,安排2020年学校重点工作和主要工作。
一、工作回顾
一年多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补短板、强特色、塑精神”发展思路,在党的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依法治校、内涵建设和服务社会五个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表现在行政和党建工作的14个方面。
(一)行政工作
行政工作6个方面总结为:1个“历史性突破”和5个“新”。
1个“历史性突破”,即学校的“双高”人才实现历史性突破。在高层次人才引入方面,学校全职引进了谭铮教授和5名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均为国内老年医学研究领域有影响的专家,我们以此为基础,成立了长治医学院老年健康研究中心,实现了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历史性突破。在高学历人才引育方面,我校完成了申硕工作中最大短板、也是较为困难实现的博士化率指标,博士化率超过了25%。学校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采用了比较灵活的“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一年来引进118名博士。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61人,博士化率达到了27.8%。同时学校继续实施“十百千工程”,有11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目前全校有63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学校还有6位教师成为了山西医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鉴于我校在申硕工作中的成绩显著,省政府给予1000万元的专项支持。
5个“新”,即:新跨越、新突破、新进展、新举措、新成绩。
第一,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跨越。学校以审核评估整改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完成了审核评估整改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临床医学、护理学和药学三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了中药学、助产学两个专业;医学影像技术、精神卫生两个专业通过本科学士学位授权审核;护理学、药学两个学科确立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获批认定省级精品共享课程1门;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14项(含研究生5项);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34项(含研究生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获奖38项。考研率有了新的提升,2020年我校考研达线学生633人,达线率为26.3%,比去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考研达线率蝉联全校第一,为61.8%。;麻醉学系、第一临床学院、精神卫生系考研达线率提升明显,分别从17.5%提高至44%,15.8%提高到40.9%,6.9%提高到34.5%。2019年,学校还承办了两个重要会议。一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会议围绕“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管理分会常委会。这两个会议,有多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参会,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全国医学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去年学校获批了5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资助项目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2019年学校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研发、软科学项目)等科技厅立项21项,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高校优秀成果培育项目)等教育厅立项61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附属和平医院引进杰出青年人才,投资1600万元建设颅底外科显微解剖实验室,培育了新的科技增长点。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成立科协、举办专家讲座等,活跃了学校的科研氛围。
第三,两校区办学取得新进展。原上党区六中资产全部移交我校,成为我校五龙校区;投资1200余万元,对五龙校区教室、宿舍、实验室、操场、校园环境进行维修、改造,校园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满足了五龙校区现有1340余名学生学习生活,今年入住学生数量将超过1500人;去年9月,我们在五龙校区举行了新生开学典礼,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关注的五龙校区教职工专家公寓项目,目前已完成地基工程。老校区的两大在建工程图文教学楼和学生宿舍食堂项目,2019年底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2019年底通过了省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复,今年年初又被列为了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第四,深化校内改革又有新举措。学校出台了体现激励导向、兼顾公平、教职工普遍接受的《长治医学院校内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同步出台了《院系两级管理办法(试行)》;此次双代会将讨论并审议的《长治医学院二次岗位聘任方案》,是深化校内改革的又一项具体举措。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基本实现了教学、科研、办公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提升了行政效能和信息化水平。我校出台的处级以上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取得较好成效。学校还提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
第五,融入区域社会取得新成绩。学校选定服务区域大健康产业,作为融入区域社会的主要途径。长治市将“长治市大健康产业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我校,建立了“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咨询委员会专家库”,对接《长治市人民政府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制定了《长治医学院支持服务长治医改十大行动工作方案》和《长治健康科技创新园区规划纲要》;承办了“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会”“海外华人高新技术协会专家长治行医疗健康学术交流专场会”。“清华医院、惠丰医院、淮海医院”三家央企医院接受工作有序推进,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和平医疗集团,在集团内开展人才交流,推动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互补,助力区域社会发展。
(三)党建工作
一年来,学校从8个方面持续推进党建工作。
一是落实巡视整改任务。省委巡视十组反馈了我校存在6类16个方面的问题,学校针对问题逐条逐项研究,制定了“三个清单”,列出47项整改措施,集中整改期间,47项整改措施中已完成33项;目前,剩余14项整改措施已完成13项,1项(东家属区改造)尚未完成整改。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我校作为第二批开展主题教育单位,在省委第八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从去年9月至12月中旬,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十二字”总要求,坚持将四项措施贯穿始终,完成了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吕岩松同志及省委巡回指导组的高度评价。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学校选调了25名正科级干部在校内副处级岗位挂职,其中山西医科大学选派了3名优秀年轻博士来我校挂职;组织近年新提任副处级干部和挂职副处级干部40人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通过招聘、转岗等方式充实、提升、强化了“三支队伍”。
四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督查机制,修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考核细则,出台了《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学术沙龙等阵地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在敏感节点、关键时间段,严格关注网络舆情,强化了网络舆情监控。
五是强化“三基建设”。学校为9个基层党总支配备了总支书记。积极开展党建“双创”工作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获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山西省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1个。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六是净化政治生态。去年校党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4次,组织全校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累计收到各类信访件19件(业务范围外2件),办结18件,暂存待查1件,对涉及到的4人进行了处理,1人给予留党察看处分,1人进行了谈话提醒,2人进行批评教育。
七是助力脱贫攻坚。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派出医疗专家开展健康扶贫、下乡义诊活动;免费为平顺、壶关两县的800多人进行了消化道肿瘤筛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动员教职工开展扶贫消费活动,组织师生爱心捐款3.4万余元,捐物2000余件。2019年底,我校帮扶的平顺县东寺头乡焦底和常驼两个贫困村各项脱贫指标全部达标。
八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5次党委常委会,7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疫情,制定防控预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开发“健康天天报”,实现了全校师生的动态管理和精准管理。疫情期间,两所附属医院派出了5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附属和平医院承担长治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家媒体多次报道我校援鄂队员的感人事迹,展示了长医精神的传承和长医人的精神风貌。我校和平医疗集团全体医护人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 “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长医校训,是新时代最可爱的白衣战士。
二、存在的问题
从纵向来看,这几年长医有了较大的变化,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横向来看,我们的发展和兄弟院校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彻底肃清腐败流毒还需持续发力;办学治校思想还不够解放;学校高水平领军人才仍十分紧缺,青年教师培养任务艰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借力社会资源提升办学水平的能力严重不足;科研水平实力仍然较低,与学校办学历史严重不符;对外交流不够,国际化水平低;师生关心的民生工程建设进展缓慢;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不高,作用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大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下大力气不断解决。
三、今年主要工作
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五个全面”总体部署,以冲刺申硕、新校区建设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来说,今年重点工作有3项,主要工作有6项。
(一)重点工作
1.实现申硕目标。在“申硕”各项核心指标达标的前提下,按照“突出亮点、整合资源、关注细节”的要求,提炼重点,凸出学校、学科的亮点;放开视野,重视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各类资源;关注细节,在材料上动脑筋下功夫,认真做好“申硕”材料的收集、填写、整理等各项工作。
2.新校区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的要求,利用新校区获批省级重点项目的机遇,与上党区共同协作,推进项目用地预审及相关工作,争取年底破土动工。
3.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长医 “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长治市建设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发挥学校优势作用,加快推进健康科技创新园立项及长治大健康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落地,为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主要工作
1.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依据高教40条、高教22条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了《长治医学院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长治医学院关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指导实现劳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育人氛围,全面提升我校劳动育人的能力。教务处、学生处、思政部、宣传部、各二级院系等部门要做好“5个结合”: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5个结合”培养学生劳动情怀和奉献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要落实好这两个文件,真正把劳动教育的目标竖起来,把劳动教育的必修课开出来,把学生课外劳动实践的时间定下来,把劳动月的实践活动搞起来,把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估体系建起来,引导教育学生牢固树立“4个最”的劳动价值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发扬光大,将劳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2.谋划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在全面总结我校“十三五”期间成果成效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研究起草学校“十四五”规划文本。“十四五”规划要围绕“长医定位、在校生规模、人才培养类型” 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准确定位,要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
3.加强科研工作。要抓好4个方面。一是基金。要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基金的申报工作。二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要有突破,要认真组织好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三是平台建设。学校现有的老年健康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颅底解剖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要紧扣山西省“1331工程”和医疗方面的“136工程”,在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根据有关政策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4.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我们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靠制度。《长治医学院章程》出台较早,内容全面。我们要依据《章程》,发挥好《章程》办学治校的功能,释放大学沉睡了多年的权力,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
5.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4月10日至11日,学校完成了毕业年级学生600多人的返校工作。5月20日开始,其他年级的学生陆续返校。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来看,真正的考验是学生大面积返校后的防控工作,千万不能有松口气的思想。医学院校师生更应关注疫情4个方面的变化:一要关注国外疫情的变化,国外疫情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防控策略,要外防输入。二要关注传染源和病毒来源,它直接影响我们采取哪种措施来应对。三要关注病死率。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多不多,会影响到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四要关注疫苗的研发。控制传染源、加快疫苗研制进度、关注病毒的变异问题等,与科学防控疫情、精准施策有着紧密关系。
6.做好校友校史工作。在疫情期间,很多校友给学校提供了援助,要把校友资源变成学校的育人资源和发展资源,继续做好杰出校友返校捐课活动,完善校友捐赠支持渠道,尽快启动校友基金会。鼓励校友在新校区建设等学校发展大事上,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校史主要内容基本成型,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同步启动正文内容完善和附录内容起草工作。
各位代表,其他工作在报告文字稿里列了30多项,我在这就不一一展开谈了。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警示和启发,使我们对医学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培养“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医学合格人才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