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五育并举 -> 正文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2-05-26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 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山西省全面加强和 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把学校体 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着力提升学 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质量,树立“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扬“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以“指导学生科学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繁荣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校体育综合实力”为根本宗旨,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为目标,不断深化体 育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与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相适 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到2025年,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明显加强,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稳步提升,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形成具有长医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育人新 体系,使校园体育成为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主阵地,成为塑造健康人格、弘扬健康理念的主渠道,成为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大学精神的主平台。

、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深化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分层体育教学。公共体育课纳 入人才培养方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 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建立和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 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深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改革,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挖潜我校体育资源,逐步实现面向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注:连续两

年体质测试不合格学生,大三或大四应必选)。

2.挖掘体育内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现有课程设置基础上,结合教育目标和体育项目特征,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设 置。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新兴项目,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 充分挖掘体育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指标体系,强化体育教学的思政目标,促进课程内涵式发展。

3.建设新型体育第二课堂,促进课内外一体化。各二级 院系(部)要承担起加强学生体育教育的主体责任,鼓励学生 参与各类体育表演、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引导和帮助学 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课余时间学生每天(或每周)完成指定的身体运动量。建立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和个人健康管理网络化数据库,促进校园智慧体育及课内外教学一体化发展。

4.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科学化评价体系。建立日常  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合理 优化过程性评价、获得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外体育活动量、赛事参与度及个人身 体素质阶段性提高等作为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要补充,激发 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同时,将体育课成绩列为学生评优评奖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指标。

(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通过“内培外引”,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按照学 生规模、教学计划和任务配齐配足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户外服装及防护用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体系,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2. 完善体育教师考评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  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大体育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根据体育特点,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热情,提升体育教师整体水平。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训练和参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带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将我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按照课时计入教练员工作量并给予学生相应学分。

(三)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1.打造高水平大学生运动队。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打 造跆拳道、太极拳、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大学 生运动队,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运动队竞技能力。在此 基础上,发展以啦啦操为特色项目,以民族健身操、健身街舞等为时尚项目的优势体育项目发展群。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多 方协同、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以公共 体育部优秀教师资源为基础,建立指导教师库,打造各类大学 生精品体育社团,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10个学生体育类社团。

(四)打造校园体育项目品牌

构建全校性体育赛事和小型体育赛事互为补充的体育赛事体系。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在条件满足的情况 下,不断丰富赛事类型和内容,增加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 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小球的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提升全 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营造运动氛围。开展足篮排、乒 羽网专项赛事,通过校内赛,选拔优秀运动员组建运动队,积极参加市、省和国家级比赛。鼓励各二级院系开展内部赛事。

(五)加强学生体质监测

1.成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研究中心。实施教测分离,由 专人负责体质测试工作,完善工作条件,形成学生体质健康年 度报告和反馈制度。以学生年度体质测试数据为依据,进行数 据整理与科学分析,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白皮书,针对性指 导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对特殊体质弱势人群进行针对性体育指导。

2.将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考核范畴。学生体质测 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奖评优的重 要参考指标,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评奖评优。将体质测试成绩按 20%计入前两学年体育课程成绩,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参照《特殊人群体质测试标准》执行。

(六)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1.培育积极向上、自强拼搏的长医体育精神。设计准确 反映长医体育形象的运动队队名、运动队队徽、吉祥物等,并在对外体育比赛中广泛使用。

2.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体育教学项目为主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和 锻炼兴趣,以课外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为主线丰富学生体育内 容,充分发挥本校特色优势体育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体育文化节”等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

3.深入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   化。进一步优化武术、太极拳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  相应的体育协会、体育社团和校级运动队,在校园内广泛开展  传统体育项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加强体育宣传,传播健康理念。通过校园网、公众号和 新媒体等形式,定期报道学生体育活动情况,广泛宣传校园体育,引导学生树立体育终身化的生活方式。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体育工作组织领导

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要点工作,由学校统一 规划,协调各部门切实抓紧抓好。成立长治医学院体育工作 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  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公共体育教学部、学 工部、各院系(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运行机 制,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将体育工作效果纳入学校二级 单位考评,获得“优秀称号”二级单位,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合格率必须达到90%及以上。

(二)提升体育工作保障力度

持续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在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维护等方面适当加大经费投 入,逐年增加年度体育维持费额度。到2023年底,学校体育场 地和器材100%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三)加强体育设施和安全管理

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 预防和风险管理;加大保险伤害赔偿份额,明确责任,建立校 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加强全校师生运动伤害预防和 应急处理培训,建立和完善运动伤害危机处理机制,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妥善处置体育伤害事件。

(四)完善体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督导要求,健全体育专项工作督导制度,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工 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将体育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评估指 标体系,纳入年度考核范畴,切实保障体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 作同向同行,将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纳入各级教学督导组织工作日程,切实保障体育教学质量。

长治医学院

202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