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约

心灵之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灵之约 -> 正文

心海泛舟(第二十九期) |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3-07

心海泛舟(第二十九期) |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为提高长医学子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工部联合宣传部与精神卫生系在《长治医学院报》特推出“心海泛舟”专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与无数人相识、熟悉、建立联系。我们期盼每一次相遇,渴望能用美好的情谊联络彼此的生命。人际关系问题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自我们用啼哭联络起与父母间亲情的那一刻起,人际交往就注定伴我们走过绚烂多彩的一生,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终生受益,那么,怎样正确认识人际关系?我们又能怎样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期,我们请到山西壹云心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长治市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副会长赵晋鲁老师为我们解答“人际关系”的相关问题。

师生问答

老师,您能讲讲什么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以及现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吗?

A: 人际关系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到大学生人际关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系的概念——它是人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状态。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则主要是指在大学生活中与他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所以大学生人际关系也可以称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其中包括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等多种情感。目前,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人际关系问题,约占到各种心理困扰的78%,但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更重视学习、择业、爱情、发展等主题而忽视自身人际交往,可也正是这项最容易被忽视的能力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可以更好地运用内在优势资源以解决各种困难,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老师,每隔一段时间,都有“社恐”相关的话题冲上热搜。“社恐”仿佛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在您看来现代人“社恐”的原因是什么呢?如“社恐”一样影响我们正常人际交往因素又有哪些呢?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同学提出“我不愿意、我办不到、你能陪我去吗”这样的请求,这种请求可能出于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人从旁辅助,而另一种可能性是他们不确定自身行动在陌生环境中是否得体,因此他们会尽量回避任何可能会让自己出丑的尝试。他们面对新环境时所感受到的焦虑太强烈、太令人疲惫,但也许他们只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陪伴就可以克服这种焦虑。社交焦虑或者社恐说的就是个体对社交情景有过度不合理的恐惧,他们会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以至回避公共场所,所以即使他们有意愿与他人接触,也会因为不断的担心焦虑而很难做到与他人交谈相处。但社恐是可以减轻的,基因、大脑以及我们的生活经历都是影响社恐症状的重要因素,当有同学说不想参与某事时,我们可以先评估他的焦虑程度,并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周围环境、空间距离、交往频率、背景相似程度、仪表魅力、个性品质及交往态度,其中交往态度是最容易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整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或学习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水平。当我们和他人意外发生矛盾或失误处理人际关系时,也许就到了学习和提升人际交往水平的最佳实践机会。多换几个角度思考,我们也许就会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人际交往是我们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一部分。老师,您能讲讲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吗?

人际关系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美国人际交往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专业知识技能,而剩余的85%由人际关系所决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聘的职场男女中,因人际关系不和而导致解聘者占82%。在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所选择的择业过程中最缺乏的素质就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主要来自于师生、同学、舍友、家人之间,当我们建立起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些关系就会对我们的内在起到支持作用,让我们更容易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也更容易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在一个长达14年的跟踪调查中,通过对2700多名成年人进行研究,我们也能发现人际关系良好的人寿命更长。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人际交往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那老师,您能谈谈如何构建人际关系和谐吗?

A: 在构建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很想去关心他人,却不知道如何做起?你很想去赞美他人,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你很想去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这些都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表现。那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谈人际交往技能。

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根据情绪ABC理论可以知道,相同的遭遇+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局面,而心态的态字拆开来看就是心大一点。当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去解读。

沟通

人际交往是相互的。抱怨和指责只会带来更多的批评和敌意,那我们为什么不多一些赞美呢?那么赞美有哪些技巧呢?我们可以通过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部分学习赞美技巧。言语沟通中的赞美技巧可以用“内容具体+善于发现的眼睛+讲述事实+赞美内在+因人而异”这个公式来表达,而在非言语沟通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倾听的目的是解决情绪问题,一般情况下,人的左脑理性,右脑感性,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左右脑相互协调,左脑主导容易冷酷无情,右脑主导容易淹没在情绪洪流中。大脑规则告诉我们有效沟通是70%情绪+30%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倾听时,我们应该做到专注(耳到);有适当的目光接触(眼到);适当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姿势,例如身体前倾(心到)。更高层次的倾听就要学会倾听言外之意(同理心,即感同身受)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培养出越来越好的人际心态和沟通能力,让人际关系成为你发展道路上的有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