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约

心灵之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灵之约 -> 正文

心海泛舟(第二十一期)|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未来发展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2-03-22

心海泛舟(第二十一期)|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未来发展

为提高长医学子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工部联合长治医学院党委宣传部与精神卫生系在《长治医学院报》特推出“心海泛舟”专栏。

教师介绍

罗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能教练,绘画心理分析师,长治职业高级中学讲师,长治市妇联执委,长治市家校共育指导中心业务负责人,山西省教育学会生长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治市巾帼建功标兵,长治市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

长期致力于研究家校共育、未成年人心灵成长、学习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力提升等领域,实战经验丰富。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世上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认知的过程。那么,什么是自我认知?如何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长治市家庭教育协会会长罗娟老师,为大家从以下几个角度回答自我认知的有关问题。

学生记者:

兵家《孙子·谋攻篇》中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老师,您能否谈一下什么是“自我认知?”

罗娟老师:

自我认知是指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认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形式。

自我认知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情感能力。在你认知世界、认知他人之前,请你先客观公正地认识你自己。

学生记者:

在您看来,当代大学生确立自我认知的意义是什么呢?

罗娟老师:

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自我认知对我们的意义。


首先,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自我认知的全面、深刻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未来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次,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在大学时期我们开始摸索、建立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那么就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的不完善,就会进一步影响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程。

再者,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我们在大学阶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完善的重要时期,但是在踏入大学校门后,刚脱离灌输式的教育,进入一个自我教育的新阶段,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关键的适应期和转折期。

最后,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能使人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意识不仅是大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特征和潜能的关键,它还通过自我的高度的特化和对心理健康的主宰,影响着个体心理潜能的开发。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生记者:

那我们如何更好地了解自我意识?它具体包含什么?

罗娟老师: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其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自我意识。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大致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者密切联系,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3、从存在方式上看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身标准对自己目前身心状况和社会关系的看法)、投射自我(指个体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和理想自我(指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

学生记者:

从小时候的天真烂漫到成年后的成熟知性,我们每一个人都经过自我认知的改变,那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有哪些误区和偏差呢?

罗娟老师:

大学生由于还残留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在初入大学之际,他们面临学习生活的转折,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困扰,比如常常会出现自傲、自卑、虚荣等现象,常见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偏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自我评价方面的偏差

正确的自我评价又称自我悦纳,它建立在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特别是心理自我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指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的才干、长处、短处等都能有一个客观、恰当的评价,不会过多地抱怨或责备自己。

2、自我体验方面的偏差

适度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是个人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品质,同时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主要表现。但是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都是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偏差。

3、自我发展中的自我中心观和从众行为倾向

1)自我中心观的倾向:指在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只从自我立场出发,而不能从他人或社会位置去思考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认知方式。

2)从众行为倾向: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主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4、自我控制方面的偏差

有心理学家认为,青年人和成人最大的区别是自控能力上的差异。

学生记者:

老师,那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呢?

罗娟老师:

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成是人生的最高智慧,中国人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观念的主要来源。

2)通过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反省、分析来了解自己。

4)通过实践活动的效果来了解自己。

5)通过生理、心理的测量或检查来了解自己。

2、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

柏拉图曾说: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通过自我约束可以克制冲动和延缓满足,这也是获得任何成就的保证。

3、不断地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和认清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积极塑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完善自我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其次要努力提高现实自我。所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塑造,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大学生终生努力的目标。